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院地合作 > 政府合作 >

中管院信用管理所筹备的“绵阳三国蜀汉文化产业园”项目提上日程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23-07-06|浏览次数:
2023年7月4日,绵阳市委常委会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省委常委、绵阳市委书记曹立军主持会议并讲话,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深入挖掘李白文化、大禹文化、三国蜀汉文化等文化内涵,打造重点文艺作品,持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让文化“活”起来。要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
2023年7月2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成员、主题教育办公室副主任、信用管理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高级研究员杨纯参加“绵阳蒋琬文化座谈会”,会上介绍,整体打造绵阳三国蜀汉文化产业园,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信用管理研究所、四川省高科技产业化协会在绵阳落地的重大项目,己批复组建成立“绵阳三国蜀汉文化产业园”筹备处,并对洞天公园精准打造“洞天不夜城”的简介方案作了介绍,听取了专家们建言献策和合理化建议。
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三国时期几十年是短暂的,但人才辈出、风云变幻、群雄割据、而成为历史的精彩华章,三国鼎立的蜀汉,三国时期的绵阳(涪县),留存下诸多三国遗迹,如涪城会、蒋琬墓、旗堡梁、御营坝、五里堆、边堆山、武廊庙等。
据《三国志》、《绵州志》记载,东汉末年,绵阳名涪县,地处益州腹心,是蜀道金牛道与阴平道的交汇处,为蜀东北之要冲,“东汉末年分三国,蜀汉涪城居显位”,有“蜀道咽喉”之称且物产丰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军事战略位置显著,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代刘备据蜀、诸葛北伐、蒋琬辅国,绵阳 (涪县)在蜀汉占据着重要位置,感受了绵阳厚重悠久的三国历史文化积淀,重大历史事件都与绵阳这方土壤息息相关。蜀道史称“栈道千里,通于蜀汉”,是古代从中原通往巴蜀的道路,主要有金牛道和阴平道,两条蜀道在绵阳交汇重叠,凸显了绵阳独特的地理位置。
据有关资料,三国时期,绵阳是蜀汉政权兵粮集结和转运的后方基地,是成都最后防守屏障,绵阳诸葛亮的三国军事遗迹既有北上临时扎营、操兵演阵的功能,又有据险守津的防卫性质,体现出绵阳在军事上具有攻防兼备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据文献记载和资料查阅,旗堡梁,又名黄土梁,当时御营坝后山驻军亦可称为涪水营寨。传说因在山梁曾留有插旗的堡垒而名“旗堡梁”,为蜀道上的军事要塞,战事频繁的年代,在旗堡梁山上驻军扎营,周围山间缓坡平坝、河谷阶地是军事瞭望、观察的制高点,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上都具有战略防御功能和优势,有利于驻扎大部队,旗堡梁是绵阳城区的一处重要的三国文化遗迹,处在古金牛道上,与西山营盘嘴、五里堆都是蜀汉驻军的营垒,形成犄角之势,守卫着涪县城。绵阳城区的三国文化景区,包含富乐山、西山、旗堡梁、上马望蜀苑等,做全局性的规划,使之各具特色,为打造绵阳旅游目的地增光添彩。
(杨纯)



2022年5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文旅资源发〔2022〕54号文件,关于印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的通知。
2023年5月4日,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物保发〔2023〕10号文件,《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
2023年5月8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信用管理研究所,中管信 字[2023]第052号、[2023]第061号文件,关于成立“绵阳三国蜀汉文化产业园”筹备处的决定,任命杨纯同志担任处长职务。
2023年5月11日,四川省高科技产业化协会 川高科办〔2023]04号、〔2023]06号文件,关于成立“绵阳三国蜀汉文化产业园”筹备处的决定,任命杨纯同志担任处长职务。
“绵阳三国蜀汉文化产业园”筹备处,以旗堡梁三国文化特色优势为主导,将富乐山、西山风景区融合发展的新思路,项目前期筹备正在启动,进展顺利。
2013年12月12日,科技部、中央宣传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科发高〔2013〕692号),《关于认定第二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通知》,绵阳入选第二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基地所在地方人民政府进一步完善基地发展规划,抓好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着力促进体制机制创新,鼓励促进文化科技产业集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示范基地先行先试,培育一批带动性强的文化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构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文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强对示范基地发展的指导和支持,建立健全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工作机制,形成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合力,保障示范基地健康快速发展;加速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聚集,促进文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推动文化科技产业新兴业态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强文化科技产业集群建设,探索集群式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切实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绵阳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曹立军主持会议并讲话
来源2023年7月5日中国绵阳新闻网
2023年7月4日,绵阳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致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重要贺信精神,以及部省有关会议要求,研究我市贯彻落实意见;听取全市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投资、防汛抗旱和地质灾害防治、乡村振兴八大专项行动等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有关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曹立军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全面阐述,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指南。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大力发展全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增强绵阳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成渝教育文化医疗副中心。要抓好文化传承保护基础工作,深化文化普查研究,充分发挥好绵阳市博物馆、李白纪念馆、四川两弹城博物馆等文化阵地作用,不断释放文物惠民效应。要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深入挖掘李白文化、大禹文化、三国蜀汉文化等文化内涵,打造重点文艺作品,持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让文化“活”起来。要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
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这项工作极端重要性。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强基补短,切实提升生态环保工作质效。要高度重视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坚持动真碰硬、标本兼治,一个钉子一个眼,落实“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彻底整改到位。要坚持举一反三,持续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决防止问题反弹。要强化问责问效,严格监督考核,严肃查处弄虚作假、工作不力、敷衍应付等行为,不折不扣推动生态环保工作落到实处。
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抓好项目投资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紧盯重点地区、重点项目,按照“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要求,完善推进方案,压实工作责任,努力形成更多有效投资额和实物工作量。要全力加强要素保障、精准做好项目服务,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实时跟踪掌握项目推进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推进中的困难,确保项目推进到哪里、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敏感敏锐、担当担责,聚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靠前指挥、亲自调度、常态督导,切实保障项目建设有力推进,确保全年目标圆满实现。
会议强调,当前我市已进入主汛期,全市上下思想意识务必到位,充分认清当前防灾减灾严峻形势,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抓实抓细防灾减灾救灾各项举措,全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基础工作务必到位,聚焦重点部位和区域,扎实开展全覆盖排查,全力抓好隐患整治,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切实提升应对暴雨灾害等极端天气能力。防范应对务必到位,加强跨区信息共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以及“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刚性制度,坚决做到预报精准、预警及时、转移到位。应急措施务必到位,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力量建设,全面提升多灾易灾和偏远地区抢险救灾应急保障能力,同时注重旱情分析和水资源调度,多措并举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
  会议肯定了全市乡村振兴八大专项行动取得的积极成效,强调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市级责任部门要认真落实主管责任,县(市、区)、园区要强化属地责任,高效率高质量抓好专项行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不断夯实绵阳现代化建设根基。要注重提炼推广各地各领域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 刘鑫 王敏) 
Copyright © 2022-2042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信用管理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3376号-3
邮箱:100297530@qq.com

手机:13366767886

手机:1919686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