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日下午,由绵阳市蒋琬文化研究会、绵阳市三国演义学会主办的,蒋琬文化座谈会在中共绵阳市委党校召开。

会议由绵阳市畜牧局原局长
、蒋琬文化研究会顾问蒋开恩主持。
绵阳市政协原副主席高显齐、成都军区原宣传部部长蒋维勇、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秘书长、西南科技大学教授李德书、绵阳市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刘文传、二弹一星干部学院客庙教授刘文、四川大学瞿正瀛、四川师范大学特约研究员刘学志、成都大学副教授刘咏涛、绵阳师范学院教授蒋志、廖胜、副教授罗建军、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唐光孝、绵阳市西山子云亭风景区管理处副主任廖文兵、著名谱牒专家蒋远举,来自全国各地蒋氏宗亲60余人参加座谈会。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成员、主题教育办公室副主任、信用管理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高级研究员杨纯参加会议,并对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信用管理研究所、四川省高科技产业化协会批复成立的,“绵阳三国蜀汉文化产业园”筹备处,在洞天公园打造“洞天不夜城”方案简介,作了介绍,并听取了专家们建言献策和合理化建议。
据《三国志》、《绵州志》记载,东汉末年,绵阳名涪县,地处益州腹心,是蜀道金牛道与阴平道的交汇处,为蜀东北之要冲,“东汉末年分三国,蜀汉涪城居显位”,有“蜀道咽喉”之称且物产丰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军事战略位置显著,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代刘备据蜀、诸葛北伐、蒋琬辅国,绵阳 (涪县)在蜀汉占据着重要位置,感受了绵阳厚重悠久的三国历史文化积淀,重大历史事件都与绵阳这方土壤息息相关。

蜀道史称“栈道千里,通于蜀汉”,是古代从中原通往巴蜀的道路,主要有金牛道和阴平道。据《华阳国志》记载,金牛道称古时“官道”,有2000多年历史,起源于汉中,经广元→梓潼→绵阳→成都。阴平道则为司马昭手下大将邓艾伐蜀行经道路,起源于文县,经唐家河→平武江油关→绵阳→成都,这两条蜀道在绵阳交汇重叠,凸显了绵阳独特的地理位置。

据有关资料,三国时期,绵阳是蜀汉政权兵粮集结和转运的后方基地,相对于成都而言,是最后防守屏障,失之则直接危及成都。所以,绵阳诸葛亮的三国军事遗迹既有北上临时扎营、操兵演阵的功能,又有据险守津的防卫性质,体现出绵阳在军事上具有攻防兼备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虽然绵阳的诸葛亮遗迹早已消失,它依然承载和延续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忆,需要不断挖掘、传承和弘扬。

杨纯与绵阳师范学院专家,探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信用管理研究所与绵阳师范学院,院校战略合作
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三国时期几十年是短暂的,但人才辈出、风云变幻、群雄割据、而成为历史的精彩华章,三国鼎立的蜀汉,励精图治,千年流转,在巴蜀大地书写辉煌。三国时期的绵阳(涪县),是蜀汉重要战略要地,留存下诸多三国遗迹,如涪城会、蒋琬墓、旗堡梁、御营坝、五里堆、边堆山、武廊庙等。

据文献记载和资料查阅,旗堡梁,又名黄土梁,现位于涪城区安昌河南岸,安昌河和翥鹤堰绕其脚下流过,山之东北侧为御营坝,在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水患以前,旗堡梁脚下是安昌河和涪江汇合之处,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原涪江在今龟山脚下转向西南方向,经跃进路原407厂附近向南过原市委党校,在安昌桥附近与安昌河汇合,所以,当时御营坝后山驻军亦可称为涪水营寨。传说因在山梁曾留有插旗的堡垒而名“旗堡梁”,站在山上可瞰视安昌江和涪江相汇之御营坝、渡口等,亦是关津之地,为蜀道上的军事要塞,战事频繁的年代,在旗堡梁山上驻军扎营,周围山间缓坡平坝、河谷阶地是军事瞭望、观察的制高点,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上都具有战略防御功能和优势,有利于驻扎大部队。据有关文献记载和当地传说,诸葛亮曾经在此安营扎寨的可能性几乎不用质疑,符合军事要求。

三国时期以刘备为代表的群雄关注绵阳,绵阳以涪水(今涪江)为水运干流,印证绵阳的区位优势,在三国蜀汉兴亡的历史上,具有举足重轻的地位和作用,公元229年诸葛亮北伐在此扎营,史称“涪水诸葛营”,成为当时重要战略位置”,以涪县作为后方基地。公元243年大司马蒋琬将战略指挥中心从汉中移驻涪县,实行“闭境勤民”新政,驻涪三年,公元263年,钟会、邓艾伐蜀,后卫将军诸葛瞻率大军驻守涪县抵御,姜维依托剑门天险英勇抗敌,有学者甚至认为“涪县之于蜀汉,犹如唇齿相依,得涪则得西川,失涪则亡蜀汉”。

高显齐传达他给市委领导的建议信的回复《关于重视发展三国文化旅游,擦亮“蜀道咽喉”品牌,使绵阳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蜀道明珠》。在旗堡梁名胜风景区建设“涪水诸葛营”,诸葛亮为复兴汉室,连年率师北伐,鞠躬尽瘁,值得怀念。据《蜀中名胜记•涪水诸葛营》栽:“西绝涪水,有山曰柏下,诸葛公营垒在焉。而乔木婆娑者,蒋公琰万秋之宅,钟士季所尝致敬”(钟士季就是魏国将领钟会)。可见,旗堡梁,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诸葛亮北伐屯兵遗址-涪水诸葛营,此后蒋琬、姜维屯涪卫蜀,均屯兵大本营。

要把三国文化资源转化成发展优势,国家级风景名胜景区剑门蜀道北段为剑门关,南段则为“蜀道咽喉”绵阳,可以将蜀道与三国历史遗迹相结合,发展绵阳的三国景区,加强富乐山公园名胜风景区、西山公园名胜风景区、旗堡梁公园名胜风景区建设,来充实三国文化内涵,以浓厚的“三国历史文化”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形成以三足鼎立为特色的发展态势,结束绵阳旅游过境地的历史,将绵阳主城区及周边区域,打造成重要旅游目的地,发挥旅游资源的综合效益,使三国历史文化名城与科技城交相辉映,昔日“蜀道咽喉”的绵阳,将成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和“一带一路”线上知名的“蜀道明珠”,绵阳不仅是一座科技城,也是一座三国历史文化名城。

旗堡梁是绵阳城区的一处重要的三国文化遗迹,处在古金牛道上,与西山营盘嘴、五里堆都是蜀汉驻军的营垒,形成犄角之势,守卫着涪县城。现在的旗堡梁没有显示三国文化,杂乱不堪。必须重兴规划为展示三国文化的旅游风景区,力争成为蜀道旅游线上的亮点。旅游开发的重要原则一是独特性,二是参与性,让游人觉得有看头,有耍头。旗堡梁原来是军营,可以将景区建设成“蜀汉军事博览馆”,内设射箭、诸葛连弩、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游人可以参与其中。在安昌江水还可以搞草船借剑、火烧连营等项目,吸引游客互动参与其中,感受蜀汉文化、科技、军事和民俗文化的神奇魅力。开发旅游资源首先要做好规划,规划要有全局性,对绵阳城区的三国文化景区,包含富乐山、西山、旗堡梁、上马望蜀苑等,做全局性的规划,使之各具特色,不同质化。现在蜀道(主要指金牛道)正在向联合国申报人文与自然遗产,位于金牛道上的旗堡梁建设好了,会为“申遗”增加份量。也为绵阳成为旅游目的地增光添彩。

由于朝代更迭,三国鼎立、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久远,已成为历史。绵阳的区位优势是蜀汉历史重要位置,拥有大量与三国有关的历史文化遗迹,延伸了无数三国文化元素,衍生出来的三国文化,留给后人大量的文化遗产和民间传说,为绵阳的现代发展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历史的经验融入到了绵阳人的血脉中。绵阳着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水平,依托三国历史,经过不断发展,绵阳形成了独特的三国文化,推出优质文旅产品,衍生出了三国菜、三国酒(涪成会酒)、三国茶、三国川剧《涪城会》、《红颜劫》、《蜀汉悲歌》等。
建议充分利用旗堡梁三国文化资源和优势,吸收更多专家智慧和营养,精准对接资源,充分利用安昌河道水利资源,将现有洞天闸坝增加一个廊桥,利用水域和山形,形成以山水相融合,打造绵阳城市核心区,具有三国兵营训练参与、水上游乐、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美食品尝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旗堡梁名胜风景区,丰富了绵阳三国文化特色城市发展内涵,将弱势山林地和水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资源,在绵阳洞天公园精准打造“洞天不夜城”。
(杨纯)
